Contents
- 1 2.5~3岁:性格养成,放手让宝宝尽情玩耍
- 1.1 敲一敲,打一打:杯子会唱歌
- 1.2 抛球游戏:妈妈,我接住了
- 1.3 听儿歌,转圈圈:小小的世界倒转了
- 1.4 跳圈圈:宝宝跳,妈妈追
- 1.5 小小售货员:来看看,卖玩具喽
- 1.6 折纸游戏:宝宝折只小狗狗
- 1.7 拍气球:拍一拍,气球飞高高
- 1.8 踩踏板游戏:宝宝像个机器人
- 1.9 变魔术:摸一摸,袋子里有什么
- 1.10 闻味识物:带宝宝走进“嗅觉王国”
- 1.11 小兔子乖乖:宝宝的安全教育
- 1.12 够高高:宝宝是个跳跃小能手
- 1.13 小小传话员:对爸爸说,也对妈妈说
- 1.14 玩具捉迷藏:玩具哪去了?快来找一找
- 1.15 跨越“雷区”:踮脚尖,走一走
- 1.16 学走猫步:喵喵喵,小猫来了
- 1.17 倒来倒去:我是小小运水工
- 1.18 手工游戏:小宝宝,剪纸花,手真巧
- 1.19 筷子夹物:宝宝是个小能手
摘自《陪孩子玩过3岁前启蒙期》
游戏是儿童的工作。——[德]福禄贝尔
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,改变我们孩子的一生。——[英]梅森
2.5~3岁:性格养成,放手让宝宝尽情玩耍
2.5~3岁的宝宝已经建立了自我意识和性别意识,具有思维分析能力、运动能力和综合能力,能够触类旁通,对了解周围的人和事更加感兴趣。尤其是他们喜欢独立,渴望玩一些比之前更有创造力的游戏。因此,爸爸妈妈不妨试着放开宝宝,从而让他们变得更加独立。
敲一敲,打一打:杯子会唱歌
刺激宝宝的听觉,一方面能够促进宝宝在情感上与人的沟通及语言方面的发展,另一方面还能培养宝宝积极接受外界事物。敲杯子发出的不同声音,让宝宝感受美妙音乐的同时,也让宝宝对事物有了更大的探索兴趣。
让宝宝了解声音的强弱关系,提高听觉的敏锐性。
两个大小一样的玻璃杯、一根筷子。
1.妈妈将一个玻璃杯装满水,另一个装1/3的水。接下来,让宝宝用筷子分别敲一敲两个杯子,听听哪个杯子发出的声音高,哪个杯子发出的声音低。
2.可以增加杯子的数量,比如增加到三个或五个。分别装入不同分量的水,再让宝宝用筷子敲击,让宝宝找到声音高低的规律。
让宝宝敲打时,注意不要把杯子碰倒了。
爸爸妈妈除了可以让宝宝敲打杯子,也可以找出家里的锅、碗、盘子、盆等,让宝宝试着用筷子敲击它们,感受不同物品发出的不同声响。
抛球游戏:妈妈,我接住了
抛球游戏,需要宝宝瞄准点状目标进行精确的投掷,这对宝宝来说,非常考验其视觉和动作能力。既可以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性,又能促进其空间知觉的发展。及早地培养宝宝的空间知觉能力,对其今后各方面智能的发育有着重要的意义。
锻炼宝宝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,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。
一个小皮球。
1.在户外平坦的地方,爸爸妈妈和宝宝围成一个三角形站好,三人之间各自保持1米的距离。
2.妈妈一手拿球,宝宝伸出双手准备接球,妈妈将球抛给宝宝,宝宝接住球,再抛给爸爸,如此轮流着抛球。
引导宝宝注意安全,抛球时不要对着宝宝的头部抛。
爸爸妈妈可以选择有弹性的小皮球,在游戏时可以不拘泥于形式,来回走动或互相追逐着传球。还可以教宝宝拍皮球,先是单手向下拍皮球,再双手连续拍,这可以很好地培养宝宝对上下、前后、左右的空间知觉能力。
听儿歌,转圈圈:小小的世界倒转了
宝宝出生时,从妈妈的子宫降生到一个大的空间中,首先需要体验的必须是空间,而最早的空间只能靠感觉。宝宝明白自己和他物是分离的、物与物也是分离的道理大概需要2~3年的时间,转圈圈就是宝宝对空间的一种体验。
锻炼宝宝的平衡能力以及协调性。
在宝宝心情好的时候进行。
1.选一个比较宽阔的地方,播放音乐《转圈圈》,让宝宝伸展双手,随着音乐缓慢地向左或向右转圈圈。
2.爸爸也可以抓住宝宝的双手,然后荡起宝宝转圈圈。
引导宝宝缓慢地转圈圈,时间不要过长,否则容易摔倒。
在探索的过程中,爸爸妈妈可能会担心宝宝受到伤害。其实,宝宝对环境的把握是有天然的自卫意识的。爸爸妈妈要对宝宝保持信任,不要把“危险”说给宝宝听。如果孩子在敏感期没有得到发展,会变得越来越胆小,甚至对探索都不再感兴趣,也很难建立自信心。
跳圈圈:宝宝跳,妈妈追
这个时间段的宝宝从会走发展到会跳、会跑,接触外界环境相对增多,尤其是跳跃,成了宝宝喜欢做的动作之一。跳跃运动能够全方面地锻炼宝宝的骨骼和肌肉,增强宝宝的灵活性。
锻炼宝宝的肌肉和骨骼力量,提升宝宝的反应能力。
一根粉笔。
1.带着宝宝到户外找一块平地,妈妈用粉笔在地上画几个圆圈,使其呈一条直线。
2.妈妈和宝宝一起扮成小青蛙,双脚着地,蹲下后向前跳,宝宝在前,妈妈在后,从一个圆圈跳到另一个圆圈里。
3.和宝宝玩熟练后,妈妈和宝宝可以玩追逐跳。
追逐的时候,注意不要过于紧逼宝宝,以免宝宝心慌摔倒。
医学研究表明,人的生命与健康离不开振动。因为人体本身就是由一系列振动系统构成的,如胃的收缩、肠的蠕动、心脏的搏动、肺的呼吸等。如果宝宝常做跳跃运动,将这种外源性振动与内源性振动结合起来,健身与健脑的效果会更加突出。
小小售货员:来看看,卖玩具喽
这个阶段的宝宝很喜欢模仿,爸爸妈妈可以借此与宝宝进行一些角色游戏。比如让宝宝充当售货员,可以让宝宝熟悉日常的生活模式,同时使语言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。在游戏时,应选择一些宝宝常见的物品,以便于宝宝认知。
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,提高宝宝的语言能力。
小桌子、小椅子、玩具车、动物玩具等。
1.将所有玩具摆放在桌子上,让宝宝坐在椅子上扮演售货员,妈妈扮演顾客。
2.妈妈作为顾客,来到宝宝的桌子前,发现一款很喜欢的玩具,想要买下来,但是又觉得太贵,于是和售货员宝宝商讨价格。
3.顾客妈妈说:“你这个玩具车怎么卖啊?”售货员宝宝说:“这个玩具是我这里卖得最好的,50元一个。”
4.经过一番议价,最终顾客妈妈以30元的价格买下了这个玩具。
爸爸妈妈还可以将水果卡片和蔬菜卡片分别贴在墙上,并标上价格。让宝宝作为顾客来买水果和蔬菜,启发宝宝说出水果或蔬菜的名称。如果宝宝说不出来,爸爸妈妈要耐心地教宝宝说,不能不管宝宝,那会让宝宝很伤心。
折纸游戏:宝宝折只小狗狗
宝宝折纸的时候,还不能做得很好,这就需要爸爸妈妈在旁边帮助,教会宝宝折纸的步骤。待宝宝折出各种形状,就会喜欢上这样的游戏。同时关注宝宝的情绪,如果宝宝对这个游戏的兴致不高,爸爸妈妈可以先折好一个纸飞机或者小动物来吸引宝宝。
锻炼宝宝手的精细动作。
若干张彩纸。
1.妈妈和宝宝各拿一张彩纸。
2.妈妈先将纸裁成正方形,对角折成三角形,再将两边的锐角向上反折成小狗的耳朵,用笔画上眼、鼻、口,就成了一只小狗狗。
3.引导宝宝也这么做,如果宝宝不会,妈妈可以抓着宝宝的手帮助其折纸。熟练后,再让宝宝单独折一个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宝宝开始不完全按照父母的意志行事,甚至会出现相反的举止,这种现象称为逆反心理。对于宝宝的逆反心理,父母应采取耐心疏导的方法,而不应简单、粗暴地干涉或不顾宝宝的意志独断独行。比如宝宝如果不愿意玩这个游戏,就不要强迫。
拍气球:拍一拍,气球飞高高
气球的玩法有很多,比如,可以让宝宝拿着硬纸板像拍乒乓球一样,把气球托得高高的,等到气球快落地的时候,再把气球托起来。爸爸妈妈参与到宝宝的游戏中来,会使其玩得更加快乐。
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。
若干个气球、两块纸板。
1.妈妈把气球吹起来,然后用线系好,再给宝宝一块硬纸板。
2.妈妈先把气球扔向空中,然后手拿纸板将往下落的气球拍向高处,引导宝宝也这么做,让宝宝把气球托到空中并尽量不让气球落地。
3.如果宝宝做不好,妈妈可以协助宝宝,手拿纸板,将要落地的气球托起来。
气球不要吹得太鼓,否则容易爆裂。
这个阶段的宝宝,有的养成了为了维护自己而攻击他人的习惯。如果你的宝宝没有朋友愿意跟他玩,就要引起重视,很有可能是因为宝宝喜欢攻击别人。这会让宝宝失去社交机会,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宝宝被孤立,引起心理问题。
踩踏板游戏:宝宝像个机器人
踩踏板游戏对宝宝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。当宝宝双脚踏上木板,两手拉着绳子走动的时候,不容易保持平衡,宝宝会感到害怕但又觉得好玩。此时,爸爸妈妈要适当地协助宝宝,多进行鼓励,宝宝才不会慌乱。
锻炼宝宝手脚动作的协调性以及身体的平衡性。
两块比宝宝的脚稍大些的木板、两根绳子。
1.妈妈用工具在木板左右两侧各钻一个洞,将绳子穿进去,绳子的长度为从地面到宝宝腰部距离的两倍,然后把两端系在一起。
2.让宝宝的两脚各踏在一块板上,两手各拉住一根绳子。然后左右手依次拉起绳子,随着脚步往前行走。
刚开始行走的时候要慢一些,先一步并一步地走,以免摔倒。
游戏中,如果不得不责备宝宝,也一定要注意把声音和语调放低一些。低音调能促使宝宝集中精神、全神贯注,转移其注意力,忘记自己的哭闹。另外,使用较低的声音让宝宝明白责备只是母子之间的“私人声音”,能够拉近与宝宝的距离。
变魔术:摸一摸,袋子里有什么
这个阶段的宝宝,在感知觉上有很大的发展,能够蒙着眼睛走直线,也能够按照大、中、小的顺序把物品从布袋里摸出来,还能按物品的重量排序。布袋摸物,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宝宝感知觉的游戏。
用触摸分辨物体,锻炼宝宝的触觉能力。
一个布袋,一些常见物品,如小积木、小玻璃球、夹子、橡皮、小石头、硬币等。
1.把物品放在桌子上,然后教宝宝认识一遍所有的物品,再将所有物品都放进袋子里。
2.妈妈说一个物品的名称,然后让宝宝伸手去摸出来,看宝宝能不能准确地拿出指定的物品。
不要选尖锐的物品,以免宝宝触摸的时候伤到手。
游戏时选的物品最好是宝宝熟悉的,否则宝宝很难通过触摸辨识物品。如果这个游戏对宝宝来说有困难,也可以让宝宝说要什么,然后妈妈将物品拿出来给宝宝,在游戏中帮助宝宝认识更多的物品。
闻味识物:带宝宝走进“嗅觉王国”
2.5~3岁的宝宝对食物的味道已经很敏感了,对于喜欢吃的东西,只要一闻到味道就迫不及待地要找来吃,而饭菜中如果闻到了不喜欢吃的食物,便会直摇头。既然宝宝的嗅觉能力这么厉害,那就不妨和宝宝进行闻味识物的游戏吧!
训练宝宝的感官能力,以及认识一些物品的气味。
洋葱、橘子、柠檬等食物。
1.妈妈将以上食物切成片,分别用小碟装好。
2.用手帕蒙住宝宝的双眼或者直接让宝宝用手遮住双眼,不准宝宝偷看,妈妈端着食物靠近宝宝的鼻子,让宝宝闻一闻,并说出是什么食物。
有些食物刺激性过大,比如洋葱,要小心不要熏到宝宝的眼睛。
在游戏过程中,爸爸妈妈应该随着宝宝的熟练程度,相应地增加难度,以更好地训练宝宝的嗅觉。比如,可以给宝宝闻一些气味差别没那么大的食物。也可以在户外闻一些花草和树叶的气味,让宝宝认识并记忆更多种类的味道。
小兔子乖乖:宝宝的安全教育
宝宝的安全是父母最关心的问题之一。因此,对宝宝的安全教育有利于宝宝产生避害意识,是一种积极的预防手段。爸爸妈妈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对宝宝多进行安全教育,小兔子乖乖游戏就能教育宝宝形成对陌生人的防范意识。
提高宝宝的警惕性,加强安全意识教育。
小兔子头饰、大灰狼头饰。
1.在宝宝的房间里,妈妈教宝宝唱《小兔子乖乖》的歌谣,同时让宝宝了解故事情节。
2.妈妈给宝宝戴上小兔子头饰装扮成兔宝宝,妈妈扮作兔妈妈去采蘑菇,向宝宝说“再见”并走出宝宝的房间。
3.爸爸戴上大灰狼头饰装扮成大灰狼,站在宝宝的房门前,捏着嗓子说:“小兔子乖乖,把门儿开开,我是妈妈。”
4.宝宝说:“你不是妈妈,我不开门。”直到妈妈来到门前并说“我是妈妈,快快开门”,宝宝才把门打开。
爸爸妈妈要知道,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教育能使宝宝增长分析事物的能力,提高辨别能力,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。对宝宝进行安全教育一定要长期坚持,才能在宝宝的心中建立起明确的安全意识。
够高高:宝宝是个跳跃小能手
这个阶段的宝宝跳跃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,一般能够跳过10~15厘米高的障碍物,能单腿练习跳四下。够高高是训练宝宝跳跃能力的一个游戏,对宝宝运动能力的提高能起到很好的作用。
锻炼宝宝手的控制能力以及跳跃能力。
一个布娃娃、一根绳子。
1.用绳子将布娃娃挂在墙上,高度以宝宝举起手差10厘米左右为宜。
2.引导宝宝让其原地跳起来,去抓布娃娃,看宝宝能否够得着。如果还差一点,也可以试着让宝宝助跑来触碰布娃娃。
注意跳跃场地的防滑,不要让宝宝摔倒。
游戏中,绳子的高度以恰到好处为宜。让宝宝试着分别用双手和单手去够布娃娃。另外,为了引起宝宝的兴趣,可以把布娃娃变成水果或者零食,让宝宝跳起来抓住,够着一个吃一个,想必宝宝会更加充满热情。
小小传话员:对爸爸说,也对妈妈说
这个阶段的宝宝语言能力越来越丰富,不仅能背诵简单的绕口令,还能模仿大人朗诵儿歌等。在观察力和记忆力方面,宝宝也能够凭借记忆指出现图和原图的三四处不同,还能够传递2~3个信息的口信。
培养宝宝认真听人说话的习惯,提升记忆能力。
在宝宝心情好的时候进行。
1.爸爸妈妈和宝宝坐在客厅的沙发上,爸爸妈妈告诉宝宝:“我们来玩一个小小传话员的游戏吧!”然后向宝宝介绍玩法,并让宝宝做传话员。
2.一切准备好之后,妈妈在宝宝的耳朵边悄悄说一句话,让宝宝传给爸爸。宝宝跑到爸爸那里,把妈妈说的话传给爸爸。然后爸爸再和宝宝说一句话,让宝宝传给妈妈,反复进行。宝宝传对了,要给宝宝一定的鼓励。
游戏时,如果宝宝传错了话,或是记不太清楚了,爸爸妈妈不要立刻否定宝宝。应该允许宝宝再去问一遍,然后再过来传话,给宝宝更多的鼓励,那样他才会做得更好。同时,随着宝宝传话水平的提高,爸爸妈妈可以适当地增加传话内容的难度。
玩具捉迷藏:玩具哪去了?快来找一找
宝宝都会有自己最喜欢的玩具,爸爸妈妈可以将宝宝的玩具藏起来,然后让宝宝来找一找。这不仅能激发宝宝的探索欲望还有助于宝宝认识上下、里外、高低等方位,提升宝宝的空间方位感。
帮助宝宝认识上下、里外、高低等方位词。
若干玩具。
1.妈妈拿出宝宝平时爱玩的玩具,然后对宝宝说:“宝宝,我们来玩‘玩具捉迷藏’吧!”宝宝答应后,让宝宝把玩具藏起来,妈妈去找,找到后用语言表述玩具的方位,如“布娃娃在抽屉里面”等。
2.由妈妈来藏玩具,让宝宝找,找到以后要引导宝宝用语言表述具体的方位。如果宝宝长时间找不到,妈妈要给予一定的提示。
藏玩具的时候,注意不要把玩具放在易倒或是易碎的物品附近。
在游戏过程中,妈妈先把玩具藏在宝宝容易发现的地方,待宝宝能够轻易找到玩具时,再逐步增加难度。如果宝宝只能用手指示方位,爸爸妈妈应该引导宝宝用语言表述,如“小兔子躲在花瓶的什么地方?”并说出具体方位,让宝宝也跟着说。
跨越“雷区”:踮脚尖,走一走
这个阶段的宝宝动作更加敏捷,不但能长距离地走和跑,单脚站立也不是问题了,甚至能用另一只脚接住地面滚来的球。跨越雷区游戏,能够很好地训练宝宝单脚站立的能力。
锻炼宝宝腿部的肌肉,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。
旧报纸或旧书籍、剪刀、彩笔。
1.把旧书籍撕下几页,用剪刀剪出几个比宝宝的脚大一些的圆纸片,然后用彩笔画上地雷。
2.把圆纸片放在地上,纸片之间的距离比宝宝的脚步稍微大一些,并告诉宝宝这些纸片就是“地雷”。
3.妈妈指导宝宝在“雷区”练习跨越行走。告诉宝宝行走时不要跳跃,而要踮起脚尖慢慢地通过。
宝宝踮起脚尖行走,容易失去平衡,妈妈最好在一旁看护。
游戏时,如果宝宝不小心碰到了“地雷”,爸爸妈妈要告诉宝宝“地雷爆炸”了,宝宝被淘汰出局。如果宝宝走得非常好,则可以增加难度,比如缩短“地雷”之间的距离,让宝宝再继续走。也可以和宝宝进行比赛,这会让宝宝更有兴趣。
学走猫步:喵喵喵,小猫来了
猫步是一种很优雅的走路姿势,一般出现在T台上。不过,走猫步并不轻松,尤其是对宝宝来说,困难就更大了。爸爸妈妈不妨在闲暇之余和宝宝一起玩玩走猫步,它能够很好地锻炼宝宝的行走能力。
锻炼宝宝用脚尖走路的能力。
若干A4纸、彩笔。
1.拿出几张A4纸,并在每张纸上画一个小猫的脚印,然后将纸一张接一张地平铺在地面上。
2.妈妈说:“喵喵喵,一只小猫从这里走过,留下一排小脚印,宝宝也来走一走吧!”
3.引导宝宝踮起脚尖踩着地面纸张上的脚印向前行走。
放在地面上的纸张最好用透明胶粘一下,以防宝宝踩的时候因纸张与地面打滑而摔倒。
用脚尖走路能让宝宝掌握更多的走路技巧。不过,猫步虽然走起来很好玩,但如果宝宝学了之后非常感兴趣,甚至连平时走路时也走猫步,就应该适当地阻止宝宝,因为长期走猫步,是不利于宝宝骨骼生长的。
倒来倒去:我是小小运水工
很多父母看见宝宝玩水都会制止,但宝宝似乎对玩水情有独钟,每次制止都会遭到强烈的反抗。其实,玩水对宝宝也是有利的,爸爸妈妈不妨让宝宝做做运水工吧,让宝宝将水倒来倒去,以提升宝宝的动作能力。
促进宝宝的手部肌肉控制力,以及精细动作的发展。
两个塑料杯。
1.把两个杯子放在桌子上,并在一个杯子里注入1/2的水,然后倒入另一个杯子里,来回倒几次。
2.引导宝宝模仿妈妈的做法,让宝宝来回倒水,并告诉宝宝不能把水溅出来。还可以慢慢将杯中的水加多,提高游戏的难度。
一般来说,缺乏爱的宝宝会出现胆小、恐惧、退缩、暴怒、逆反等消极情绪。如果3岁前没有很好地解决,以后又不重视,长大后性格上也会存留一些消极情绪的痕迹,所以,爸爸妈妈应该多陪孩子玩玩游戏,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。
手工游戏:小宝宝,剪纸花,手真巧
做手工是非常锻炼精细动作和大脑的一项活动,通过双手的运动可以刺激大脑的广大区域,而通过思考又可以不断改善手指动作的精细化程度,眼、手、脑的配合协调还能极大地促进宝宝智力的发展。因此,手工游戏是这个阶段宝宝必不可少的。
锻炼宝宝手指的灵活性。
卡纸、胶棒、剪刀、胶条、吸管、彩笔。
1.妈妈在卡纸上画出不同大小、相同形状的图案,然后让宝宝用彩笔将图案涂上颜色,并把它们剪下来。
2.把大小、颜色不同的图案叠在一起,并粘在一起,做成花朵。
3.再用胶条把吸管固定在花朵的背面。翻过来,一朵漂亮的纸花就完成了。
在制作的过程中,不要让宝宝触碰剪刀、胶棒等危险物品。
婴儿时期是宝宝社会性运动迅猛发展的阶段,其社会性能力突出表现在交往、初步独立能力的形成以及与小伙伴进行交往等方面。因此,爸爸妈妈要在这个阶段多带宝宝外出,为宝宝创造社交环境,多与宝宝游玩,这样有利于其社会性能力的发展。
筷子夹物:宝宝是个小能手
使用筷子对宝宝来说是一种挑战,因为使用筷子时大脑和手进行着一系列的精细协调动作。及早进行手部活动训练,不仅可以促进手部骨骼和肌肉发育,还可以促进大脑发育,使宝宝心灵手巧。
锻炼宝宝小手肌肉的灵活性和控制能力。
一双筷子、两个塑料小碗、若干刀豆。
1.妈妈拿出一双筷子,并向宝宝示范握筷子的正确姿势。然后把两个塑料碗放在桌子上,一个装一些刀豆,另一个空着。
2.妈妈拿着筷子把碗中的刀豆夹起来放进空碗里,然后让宝宝也把碗中的刀豆夹到另一个碗中。
3.宝宝熟练后,可以把两个碗的距离拉远一些,让宝宝反复练习,并鼓励宝宝使用筷子吃饭。
每次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,以免宝宝手部肌肉疲劳。
宝宝刚开始学习使用筷子时会很不熟练,姿势也不正确。爸爸妈妈不要心急,要让宝宝自己喜欢上使用筷子。如果强迫其练习,效果只会适得其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