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ntents
- 1 1.5~2岁:小大人儿,“玩”也要更具耐心
- 1.1 小牛牛,顶起来:宝宝劲真大
- 1.2 捉迷藏:爸爸妈妈在哪儿呢
- 1.3 嘭嘭嘭:我是快乐的小鼓手
- 1.4 走轮胎,不怕怕:爸爸扶着胆子大
- 1.5 小风车,转转转:跟着风儿往前跑
- 1.6 卷筒麦克风:我为宝宝唱首歌
- 1.7 吹球进筐:你吹,我吹,大家吹
- 1.8 蝴蝶飞呀飞:你要飞到哪里去
- 1.9 点豆豆、抓手指:提高小手灵敏度
- 1.10 跳房子:前后左右,跳一跳
- 1.11 小宝宝来骑马:嘚儿、嘚儿,驾
- 1.12 手指游戏:石头、剪刀、布
- 1.13 翻筋斗:小小齐天大圣
- 1.14 脚跟接着脚尖走:直线上的平衡感
- 1.15 益智游戏:扑克牌,按图案,分一分
- 1.16 踢球比赛:小小的射门手
- 1.17 玩沙子:充满乐趣和创意的游戏
- 1.18 神奇的磁铁:物体为什么动了
- 1.19 夹球游戏:宝宝的双脚真灵活
摘自《陪孩子玩过3岁前启蒙期》
1.5~2岁:小大人儿,“玩”也要更具耐心
这个时期,宝宝的身体、认知、社交和情绪上的变化都很大,能够区分声音的差异,手部活动更加细腻,看到新事物后会做出相对的行为。尤其是思维变得越来越有逻辑,慢慢学会“不听话了”,而且能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要,越来越像个小大人儿。
小牛牛,顶起来:宝宝劲真大
顶牛游戏是与宝宝互动的一个很好的方式,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每天玩几次,既能锻炼宝宝的颈部肌肉力量,又能为宝宝带去快乐,积累感性经验,增强亲子感情。
锻炼宝宝的颈部力量,增进亲子感情。
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。
1.爸爸和宝宝双膝跪地,两手撑地,作爬行状。然后,爸爸和宝宝相互头顶着头,同时唱儿歌:“爬呀爬,爬呀爬;爸爸爬,我也爬;大头顶小头,小头顶大头;哞,哞,我们来顶牛,看谁力气大如牛。”
2.游戏中,爸爸可以故意让着宝宝,多玩几次,宝宝就会很熟练。
注意用力不要过大,以免伤到宝宝的颈部。
这个时期的宝宝与大人互动都是通过模仿而来的,尤其爱模仿身边人的动作和表情,甚至喜欢观察别人在做什么、为什么会笑。爸爸妈妈只要和宝宝玩几次顶牛游戏,宝宝就会很主动地把头顶过来,模仿爸爸的动作。
捉迷藏:爸爸妈妈在哪儿呢
宝宝在婴儿时期会因为羞涩把自己藏起来,长大一点就喜欢跟爸爸妈妈躲猫猫,趁爸爸妈妈不注意跳出来吓爸爸妈妈一跳。其实,躲藏的过程,是宝宝认识世界、认识自己,学会开动脑筋的体现。捉迷藏是宝宝不可缺少的游戏。
发展宝宝的认知能力、视觉记忆和听觉能力。
在宝宝心情好的时候进行。
1.爸爸妈妈先藏起来,可以躲在门后面或是窗帘后面,然后对着宝宝大叫:“我藏好了,快来找我吧!”当宝宝四处寻找的时候,可以故意发出一些声音,引导宝宝顺利地找到你。
2.让宝宝藏起来,爸爸妈妈来找。这个时候,宝宝很可能会是藏着脑袋,露出双腿。爸爸妈妈可以假装没看见,找一会儿再发现宝宝,并表现出很惊讶的样子。
捉迷藏时一定要注意将家里的各种危险物品摆放好,以防伤到宝宝。
在玩捉迷藏游戏时,当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被“开发”了之后,可以带着宝宝把视角投向外面的世界。比如院子里,或者邻居家,让宝宝走得更远。不过一定要注意安全。
嘭嘭嘭:我是快乐的小鼓手
简单的乐器可以衍生出丰富多样的音乐游戏,这些游戏能够刺激并增强宝宝的听觉和触觉。手鼓就是其中之一,它既能拍也能摇,可以强化宝宝对独特而多样声音的认知。
培养宝宝的节奏感、听觉能力。
两个小手鼓。
1.妈妈和宝宝坐在地板的垫子上,妈妈拿起一个手鼓,用手拍起来,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,反复拍打或摇晃手鼓,让宝宝学着做。
2.给宝宝一个手鼓,指导他拍打或摇晃手鼓。当敲击手鼓时会发出“嘭嘭嘭”的声音;而摇晃手鼓时,则发出“叮叮当当”的声音。
在游戏的过程中,可以让宝宝试着敲不同型号的手鼓,看大手鼓和小手鼓的声音有什么不同。爸爸妈妈不要总是想着宝宝能敲出节奏,只要宝宝乐于玩,就能对宝宝的成长起到应有的作用。
走轮胎,不怕怕:爸爸扶着胆子大
在轮胎上行走,对于宝宝来说,是一件既好玩又害怕的事情。刚开始玩的时候,爸爸妈妈要扶着宝宝,直到感觉宝宝可以自己练习时再放手。当宝宝能够走得很稳时,不要忘记称赞宝宝,让他多练习几次。
促进宝宝运动机能的发育,训练宝宝的平衡能力。
一个汽车轮胎或游泳圈。
1.将轮胎或游泳圈放置在平坦的地上,然后,扶着宝宝在轮胎上行走。
2.等宝宝熟悉后,试着让他自己慢慢迈步。为保持平衡,宝宝会移步,在移步平稳后,宝宝会慢慢迈步。
由于轮胎和游泳圈都比较滑,所以游戏的时候,一定要抓紧宝宝。
这个游戏有一定的刺激性,但也存在一定的危险。所以,选择的轮胎边缘不要太滑;大一点的轮胎,宝宝在上面更容易行走。如果宝宝一不小心掉下去了,就容易产生恐惧心理,游戏就很难继续下去了。
小风车,转转转:跟着风儿往前跑
风是无形的,和宝宝玩小风车,可以让宝宝感知风的形态和力量,丰富其对自然现象的感受。所以,在刮风的时候,爸爸妈妈应该带宝宝出去,看看被风吹动的树叶,听听树叶摇动的声音,感受风吹在脸上的感觉,都是非常有益的活动。
提高宝宝感知自然的能力。
一张卡纸、胶水、图钉或大头针、筷子。
1.把正方形卡纸对角折好,然后分别从四个角用剪刀沿着对角线剪至2/3处,把四个角折至中心,并用胶水固定,再用图钉或大头针把风车固定在筷子或小木棍上。
2.让宝宝拿着小风车跑起来,看看什么时候风车才会转起来,并对宝宝说:“风来了,跑起来,风车转转转。”
注意不要让宝宝跑得太快。
大自然的神奇容易吸引宝宝的注意力,激发他们的好奇心,从而表现出极大的探索欲,激发学习的潜能。适当地放纵宝宝的感官世界,当他们学会运用感觉器官从不同角度来感知这个世界时,将大大开启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。
卷筒麦克风:我为宝宝唱首歌
和“打哇哇”一样,用纸卷筒来发出声音也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。宝宝通常会对这些发出不一样声音的玩具感兴趣。爸爸妈妈可以用纸卷筒当作麦克风,为宝宝唱首歌,让宝宝也学着玩一玩。
培养宝宝对音乐的感悟力。
儿童音乐、两个纸卷筒。
1.播放一首儿童音乐,妈妈拿着纸卷筒当麦克风,对着纸卷筒宣布:“下面由我为宝宝演唱一首歌曲。”然后,随着音乐的节奏唱一首宝宝熟悉的儿歌。
2.唱完后,给宝宝一个纸卷筒,引导宝宝随着音乐的节奏对着纸卷筒发出声音。
游戏中,注意纸卷筒不要触碰到宝宝的眼睛。
爸爸妈妈在哼唱儿歌的时候,最好模仿宝宝发出声音,比如故意夸大声调,做出一些夸张的动作,以此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。
吹球进筐:你吹,我吹,大家吹
吹球游戏非常考验宝宝的肺活量,有些宝宝甚至还没有掌握吹气的正确方法。爸爸妈妈正好可以通过吹球游戏,教会宝宝如何吸气和吐气,在玩乐中,不知不觉增强宝宝的体质。
增强宝宝的肺活量,增加亲子情感。
桌子、塑料筐、若干个乒乓球。
1.妈妈将塑料筐放在桌沿下,在桌子上放几个乒乓球,再向宝宝示范如何将乒乓球准确地吹入塑料筐里。
2.在宝宝熟悉之后,可以和宝宝进行比赛,在规定的时间内,看谁吹进去的球更多。
注意把握游戏的时间,宝宝吹累了要及时停下来休息。
为了让宝宝玩得更有兴趣,爸爸妈妈也可以改变游戏的玩法,比如把球放在桌子中间,与宝宝互吹。刚开始玩的时候,爸爸妈妈要让着宝宝,以激发宝宝的兴趣。
蝴蝶飞呀飞:你要飞到哪里去
这个阶段的宝宝行动更加敏捷,爸爸妈妈应带着宝宝更多地亲近大自然,比如到户外去寻找和追逐蝴蝶,增加宝宝见识的同时,也锻炼宝宝的体质。蝴蝶作为一种美丽的昆虫,宝宝见了之后,一定会非常好奇和感兴趣。
让宝宝认识自然,锻炼宝宝独立行走的能力、注意力,以及动作的协调能力。
若干张蝴蝶图片。
1.妈妈先和宝宝一起观察蝴蝶图片,告诉宝宝什么是蝴蝶。待宝宝认识后,再带着宝宝到户外去寻找蝴蝶。
2.看到蝴蝶后,先和宝宝一起观察蝴蝶,然后和宝宝一起追蝴蝶。并念儿歌:“蝴蝶,蝴蝶,你从哪里来?蝴蝶,蝴蝶,你要飞到哪里去?”
3.也可以和宝宝一起扮成蝴蝶,引导宝宝振动双臂,并说“飞呀,飞呀,飞呀”,进行追逐游戏。
奔跑时要注意障碍物,以免让宝宝摔倒。
1.5~2岁的宝宝,奔跑起来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和躯体的平衡能力还不够,所以爸爸妈妈要适当地控制自己和宝宝的速度。
点豆豆、抓手指:提高小手灵敏度
有研究表明,大脑皮层的成熟程度会随手指运动的刺激强度和时间而加快。也就是说,宝宝手指越灵活,越能有效提高宝宝大脑两半球皮质的机能。点豆豆游戏就能起到这样的效果,而且能让宝宝在游戏中感受参与的快乐,提高自我意识。
锻炼宝宝动作的灵敏性。
在室内或室外适宜的环境中进行。
1.妈妈抱着宝宝坐在沙发上,左手握住宝宝的一只手,右手食指点宝宝的手心,一边点一边唱儿歌:“点豆豆,豆子长大,长大开花,开花结豆,一抓一把。”
2.说到“一抓一把”时,让宝宝立即握拳,设法抓住妈妈的食指。也可以互换角色,让宝宝来点豆,妈妈来抓宝宝的手指。
在游戏中,爸爸妈妈应视宝宝的反应灵敏度,调整唱儿歌的速度,最好让宝宝能抓住妈妈的手指几次,以提高宝宝对游戏的兴趣。等宝宝真正能抓住了,再加快速度,训练宝宝的反应能力。
跳房子:前后左右,跳一跳
经常运动的宝宝更聪明,因为运动能使大脑处于最初的启动或放松状态,人的想象力会从多种思维的束缚中解脱出来,变得更加敏捷,因而更富于创造力。跳房子游戏就能很好地锻炼宝宝的各项技能。刚开始跳可能不到位,要多鼓励宝宝。
锻炼宝宝的腿部力量,增强身体灵活性,以及发展宝宝的空间知觉能力。
一根粉笔。
1.妈妈在户外宽阔的地面上画三个呈直线排列的房子:一个是圆形,里面写“爸爸”;一个是正方形,里面写“妈妈”;一个是三角形,里面写“宝宝”。
2.教宝宝认识形状和字,爸爸妈妈先给宝宝做示范,跳到对应形状的房子里,然后妈妈发出指令,让宝宝也往相应形状的房子里跳。
3.擦掉房子里面的字,让宝宝凭记忆,按照妈妈的指令再跳一遍。也可以在“房子”里面写上数字,让宝宝认识这些数字,并根据妈妈的指令来跳。
发出指令的时候不要太急促,让宝宝慢慢地跳入、跳出。
宝宝空间知觉的发展有一定的阶段性,最早知道的是上下概念,到3岁左右开始能够辨认左右方位,辨别前后的方位则要到4岁左右。因此,爸爸妈妈不要操之过急,同时也要注意运用恰当的方式去发展宝宝的这种方位知觉。
小宝宝来骑马:嘚儿、嘚儿,驾
游戏是宝宝启蒙的方式之一,与宝宝进行游戏,让宝宝在游戏中聆听儿歌,有利于宝宝今后认知的发展。骑马游戏对宝宝来说,是一个很刺激的玩法,可以培养宝宝的胆量。
锻炼宝宝的平衡能力,培养宝宝的勇敢精神。
一把靠背椅。
1.在宽敞的地方,让宝宝面对着椅背坐好,宝宝的双腿从靠背椅的椅背下面的空档部位伸出来,宝宝双手扒住椅背的两边。
2.妈妈扶住靠背椅的椅背,以椅背下方的两条后腿为支撑点,前后摇动椅子,一边摇一边唱响儿歌:“摇啊摇,摇到外婆桥。”
妈妈要特别注意抓好椅子,因为两条腿支撑椅子非常容易出现意外。
游戏过程中,宝宝第一次这样坐在椅子上会感到害怕。因此,妈妈要对宝宝保持笑容,并安慰宝宝,让宝宝放松下来。如果宝宝实在是过于害怕,就要及时停止游戏。
手指游戏:石头、剪刀、布
石头、剪刀、布的手指游戏,是爸爸妈妈们再熟悉不过的了。虽然这个阶段的宝宝并不明白游戏内容确切的意思,但只要教会宝宝玩,就能使他们的反应能力、灵活性得到很大的提高。
锻炼宝宝手指的灵活性,提高大脑的反应能力。
在宝宝心情好时进行。
1.妈妈和宝宝对坐在地上,妈妈伸出拳头,对宝宝说:“石头。”之后握着拳头伸出两根手指,对宝宝说:“剪刀。”最后伸出张开的五指,对宝宝说:“布。”
2.三个动作反复进行,待宝宝熟悉三个动作之后,引导宝宝跟着做动作。
手指游戏还有很多玩法,比如用两根手指模仿人走路的样子;在暗处放置一盏亮着的灯,玩有趣的手影游戏;妈妈和孩子互碰食指,玩推来推去的游戏等。
翻筋斗:小小齐天大圣
1.5~2岁是开发孩子运动潜能的敏感期,很多宝宝从小就喜欢翻筋斗,翻筋斗有助于培养宝宝的运动兴趣和身体灵活性,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,刺激皮肤感觉和平衡感觉,对宝宝来说是一项适宜而又喜爱的运动。
促进宝宝全身协调能力的发展,促进大脑发育。
一张厚一点的垫子。
1.将垫子铺在大厅的地板上,然后让宝宝将头、双手撑在垫子上,并且单脚一边抬起,往斜前方翻滚。
2.如果宝宝翻不过去,妈妈可以用手协助宝宝翻过去。反复几次之后,宝宝就渐渐熟练了。妈妈还可以和宝宝一起翻筋斗,以提高宝宝对游戏的兴趣。
小心别让宝宝摔倒或撞到桌椅,1.5~2岁宝宝翻筋斗一次以2~3个为宜。
学翻筋斗要慢慢来,动作不要过快、过急,以免扭伤宝贝稚嫩的手脚。爸爸妈妈牵拉宝宝的手部时要注意力道,并且随着宝宝动作的发展要相应改变用力重心。如果宝宝不愿意翻筋斗,一定不要强迫进行。
脚跟接着脚尖走:直线上的平衡感
走直线,尤其是双脚前后交替前进,对宝宝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。不过,这个游戏可以有效地提高宝宝的行走技能,让宝宝从小感受挑战的乐趣,帮助宝宝建立平稳的心态,遇到困难不慌乱,从容应对。
锻炼宝宝的平衡能力。
一根粉笔、两个布娃娃。
1.在地上画一条直线,妈妈双手各拿一个娃娃,双脚前后相接走直线,保持身体平衡。
2.引导宝宝像妈妈一样走直线,两手拿着布娃娃并向两侧平举,保持身体平衡。
玩耍的时候,让宝宝走得缓慢一些。
在与宝宝进行游戏时,如果宝宝一开始走不稳,爸爸妈妈可以扶着宝宝走。在走的时候也不要催促宝宝,如果因为心急而导致走路摔倒,反而会打击宝宝的游戏积极性。
益智游戏:扑克牌,按图案,分一分
扑克牌是一种大多数人都会玩的常见娱乐项目。其实,宝宝也可以玩,这有助于开发宝宝的智力。通过训练宝宝对颜色、图形、数字的识别和分类能力,既锻炼了宝宝手眼配合的能力,又促进了宝宝整体动作的进一步发展。
锻炼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。
一盒扑克牌。
1.妈妈拿出一盒扑克牌,抽取不同的10张牌,按颜色分类,比如红色、黑色,也可以按形状分类,比如红桃、方块、黑桃、梅花四类。
2.妈妈找出一张红色的纸牌,让宝宝把其余红色的纸牌找出来和它放在一起。
3.妈妈分别找出红桃、方块、黑桃、梅花四张纸牌,让宝宝去找同样花色的纸牌。宝宝熟练后,再玩整副扑克牌。
扑克牌的玩法有很多,比如将一副牌平均分成两份,妈妈和宝宝依次出牌,就像火车一样,一张堆在一张上,有相同牌就可以将相同的牌之间的牌都拿走,最后看看谁赢的牌多。
踢球比赛:小小的射门手
这个阶段,宝宝虽然能够很轻易地踢球了,但是要让宝宝将球踢进指定的方向或是位置,是非常有难度的。所以,与宝宝进行射门游戏,目的就是训练宝宝的近距离定向踢球技能。
锻炼宝宝定向踢球的能力。
一个皮球、一个呼啦圈。
1.让宝宝扶着呼啦圈,妈妈拿着皮球,走到宝宝前面1米的地方,将球对准呼啦圈,缓慢地将球踢进去。
2.妈妈拿着呼啦圈,让宝宝学着妈妈踢球,距离可以稍微近一些。当宝宝踢进球之后,别忘记夸赞宝宝。
踢球的速度缓慢一些,以免宝宝摔倒。
1.5~2岁的宝宝,爸爸妈妈可以适当增加他们的户外活动时间,每天4~5个小时是最合适的。多一些户外活动,能够让宝宝的能量得到释放,更有利于宝宝身体的全面发育。
玩沙子:充满乐趣和创意的游戏
你一定会发现,这个阶段的宝宝对玩沙子和玩水情有独钟。这是因为玩沙子能给予宝宝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。宝宝在无拘无束、自由自在地玩沙时,心情开朗,他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玩,感受控制的乐趣。
锻炼宝宝的精细动作能力,刺激触觉发展。
沙土玩具,如塑料小桶、铲子、小耙子等。
1.天气晴朗的时候,带着宝宝去户外的沙地或是儿童游乐场专门的沙地上玩耍。
2.爸爸妈妈向宝宝演示如何使用工具在沙地上绘制图案。比如,拖着小耙子在沙地上行走,印出一条条直线;用塑料桶在沙地上扣出一个大大的圆圈等。
3.让宝宝也来学着在沙地上绘制图案。当然,如果宝宝喜欢自己随意玩耍,那就让他尽情地玩耍,爸爸妈妈陪在一边就好了。
选择相对比较洁净的沙子供宝宝玩耍;全过程须有大人陪同,注意不要让沙子进入宝宝的眼睛。
喜欢玩水和沙子是宝宝的天性,所以,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,父母应该任由他们玩。
神奇的磁铁:物体为什么动了
磁铁为什么能够吸附铁质物品,宝宝虽然对此不能理解,但对物体能被磁铁吸起,两块磁铁既可以自动吸引,又会相互排斥等现象十分感兴趣。他们喜欢玩磁铁,并从中产生好奇和探索,所以,爸爸妈妈可以适当让宝宝玩玩磁铁游戏。
感知磁铁现象,了解一些常见的材质。
磁铁、铁勺子、钥匙、玻璃杯、积木、塑料玩具。
1.妈妈和宝宝坐在桌子前,妈妈把铁勺子、钥匙、玻璃杯、积木、塑料玩具等物品放在桌子上,让宝宝拿着磁铁一一靠近每样物品。
2.当宝宝把有磁性的物品吸附起来后,告诉宝宝这是磁性物品,并一一告诉宝宝不能被吸附物品的材质。
必须全程陪伴宝宝玩耍,以免发生吞咽危险。
玩磁铁可以让宝宝对磁铁的特性有所感知,爸爸妈妈还可以带着宝宝拿着小磁铁在屋子里到处找东西,比如家具、电器的外壳、桌上的各种物品。看这些物品能否被小磁铁吸附,以增加宝宝游戏的兴趣。
夹球游戏:宝宝的双脚真灵活
1.5~2岁的宝宝,精细动作越来越棒了,此时,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玩玩小脚夹球的游戏。一开始,宝宝的动作可能会显得有些笨拙,夹不稳的情况也很常见,这需要慢慢地练习。
训练宝宝夹球抛出的腿力,学会屈膝、伸腿、举腿及用脚抛球、滚球的动作。
小皮球、小矮凳。
1.让宝宝光脚坐在凳子上,引导他把放在脚边的小皮球夹起来,然后妈妈用手接住宝宝夹起的球。
2.让宝宝仰躺在地毯上,妈妈把小皮球放在宝宝的两脚间,让宝宝夹住球往上抬起。
妈妈还可以教宝宝抛球、滚球,由妈妈先示范,再让宝宝模仿动作。在宝宝3岁时,可以进一步教宝宝双臂后撑,双脚轮换移动,夹住抛过来或滚过来的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