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ntents
- 1 1~1.5岁:能说会走,该与宝宝游戏互动啦
- 1.1 玩积木,堆宝塔:看谁叠得高
- 1.2 涂一涂,画一画:宝宝也会涂鸦了
- 1.3 穿木珠:宝宝精细动作的表现
- 1.4 追泡泡:比一比谁跑得快
- 1.5 小手拍拍: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
- 1.6 纸箱城堡:打造宝宝的小王国
- 1.7 锅碗瓢盆交响乐:来一次亲子演奏
- 1.8 律动游戏:学小青蛙,跳一跳
- 1.9 跨栏游戏:跨来跨去的小健将
- 1.10 纸工游戏:葡萄成熟了
- 1.11 推磨磨:爸爸妈妈,快来转圈圈
- 1.12 宝宝来探宝:看看瓶子里有什么
- 1.13 小脚丫,光着走:感受真奇妙
- 1.14 宝宝拼积木:塑造想象力与创造力
- 1.15 什么声音:宝宝听一听、学一学
- 1.16 小手掌,画一画:树叶变绿了
- 1.17 小小玻璃球:抓来抓去真有趣
- 1.18 贴贴纸:锻炼宝宝的动手能力
- 1.19 手指歌谣:大拇哥,二拇弟……
摘自《陪孩子玩过3岁前启蒙期》
1~1.5岁:能说会走,该与宝宝游戏互动啦
1~1.5岁的宝宝是展现活力的运动小天使,总是不知疲倦地忙个不停,对什么事情都充满兴趣但又转瞬即变;他们的脾气似乎大了很多,稍不如意就会哭哭嚷嚷甚至就地翻滚;而且宝宝也学会说话了。可以说,此阶段是与宝宝进行游戏互动的好时机。
玩积木,堆宝塔:看谁叠得高
宝宝天生喜欢把东西叠得高高的,看见盒子或积木,就喜欢把它们叠在一起。通常这个阶段的宝宝能够叠两块积木或两个盒子,能叠三块的宝宝,说明他的小手控制力和平衡力都比较好。
锻炼宝宝手的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。
若干大小不一的积木。
1.妈妈把几块大小不一的积木放在宝宝的面前,然后对宝宝说:“哪块积木最大?哪块积木最小?”
2.待宝宝回答之后,引导宝宝把最大的积木放在最下面,最小的放在最上面。
玩积木不仅有利于提高宝宝的动手能力,还有利于宝宝发挥想象力。综合运用多种不同种类的积木共同搭建实物,有利于培养宝宝的想象力和创造力。所以,爸爸妈妈要多陪宝宝玩玩积木,以开发大脑潜能。
涂一涂,画一画:宝宝也会涂鸦了
这个阶段,宝宝开始喜欢涂鸦,因此爸爸妈妈应该为宝宝准备一些纸和笔。不过,这个时期的重点是训练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,只要宝宝能专心涂涂画画就很好了,而不必要求宝宝画得有多好。
用颜色刺激宝宝,培养宝宝的动手能力,提高宝宝的智力。
水彩笔、白纸。
1.让宝宝坐在桌子前,妈妈拿出一张白纸放在宝宝面前,然后在纸上画一个圆形,鼓励宝宝拿起水彩笔在圆形里涂鸦。
2.如果宝宝不会握笔,妈妈可先握住宝宝的小手在纸上涂鸦,再让宝宝自己画。
注意不要让宝宝把水彩笔放入口中。
如果宝宝不能够辨别出正确的颜色,妈妈应该先鼓励宝宝,然后告诉宝宝正确的颜色名称。反复进行,直到宝宝能够清楚地辨别出来。切记,不要让宝宝产生消极的情绪。
穿木珠:宝宝精细动作的表现
这个阶段的宝宝,手指指腹的触觉辨识开始有敏感的神经反应,对口腔的触觉依赖降低,宝宝开始用手触摸、用眼睛观察了。总的来说,这个时候宝宝的精细动作更加灵敏,诸如穿木珠这样的游戏已经适合宝宝玩了。
进一步锻炼宝宝的精细动作。
若干个不同颜色的木珠、一根粗线绳。
1.让宝宝坐在桌子前,妈妈将不同颜色的木珠和绳子放在桌面上。妈妈拿起一根绳子,并把一个木珠穿进绳子,引导宝宝也这么做。
2.如果宝宝的动作比较笨拙,妈妈可以握着宝宝的手协助其完成。
告诉宝宝木珠不能放进嘴里。
一般来说,宝宝14个月就能自己穿珠子了。在宝宝穿木珠取得不小的进步时,爸爸妈妈还可以和宝宝进行穿珠子比赛。不过,有时要故意穿慢一点,让宝宝取胜。经过反复的练习以后,看看宝宝每分钟能穿上几个珠子。
追泡泡:比一比谁跑得快
追逐、奔跑可以促进宝宝骨骼的生长,让宝宝的肌肉更加结实,也可以增强腿部力量,使宝宝的心脏跳动得更有力,还能增强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。因此,爸爸妈妈不妨和宝宝一起玩一玩追泡泡的游戏,它对宝宝这个阶段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。
提升宝宝全身的活动能力。
泡泡液和吹泡泡的工具。
1.爸爸妈妈带宝宝到户外公园里,爸爸吹泡泡,给宝宝演示如何追泡泡,并戳破泡泡,然后鼓励宝宝也这么做。
2.在追泡泡的过程中,妈妈随时在宝宝身边,以防宝宝摔倒。如果宝宝对吹泡泡感兴趣,还可以教宝宝吹泡泡的方法,鼓励他自己吹。
注意场地的安全性,最好在平坦、广阔的地方进行;抓完泡泡后要及时洗手。
这个阶段的宝宝虽然会走了,但是步子还不是很稳,平衡感也不是很好。所以,爸爸妈妈在与宝宝做游戏的时候,一定要注意把握时间,不要让宝宝玩得过累。
小手拍拍: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
对于这个阶段的宝宝来说,了解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,以及学会控制自己的手、胳膊和脚是很重要的。小手拍拍游戏,就能很好地锻炼宝宝的这些能力。
培养宝宝的乐感,锻炼宝宝的运动能力。
在宝宝心情好的时候进行。
1.妈妈先播放《小手拍拍》的音乐,然后和宝宝面对面坐在地板上
2.随着音乐的旋律,妈妈和宝宝一起拍手。另外,妈妈还可以和宝宝一起跺跺脚,或是伸伸小胳膊。
播放的音乐声音不要太大。
这个阶段的宝宝,其实很想知道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名称。所以在进行游戏的时候,爸爸妈妈一定要特别强调,比如拍手的时候,对宝宝说:“这是小手,我们拍一拍。”这样有利于增强宝宝对身体部位的记忆。
纸箱城堡:打造宝宝的小王国
这个阶段的宝宝越来越有独立自主意识,不喜欢被约束,讨厌爸爸妈妈不准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。宝宝有时候喜欢一个人玩了,爸爸妈妈可以为宝宝制作一个纸盒小城堡,让宝宝也拥有自己的一个小天地。
锻炼宝宝的动手能力和感官探索能力。
一个能够容纳宝宝的大纸箱、小刀、一些小纸箱。
1.妈妈将大纸箱做成小房子,在纸箱的前侧开一个小门,大小能够让宝宝进出,左右两侧再开一个小窗,然后用小箱子做一个屋顶。
2.妈妈与宝宝一起玩耍,让宝宝爬进自己的城堡里,感受在里面的乐趣。还可以利用城堡和宝宝玩捉迷藏。
与宝宝一起制作城堡的时候,要注意不要让宝宝碰危险的东西,比如小刀等;玩耍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让纸箱的边缘刮伤宝宝。
在制作城堡的时候,可以用正方形的大纸箱做小屋,用长方形的大纸箱做通道。此外,还可以为城堡做一个可以开关的大门,以便于宝宝玩捉迷藏。最好是能将城堡底部固定结实,以免倒塌。
锅碗瓢盆交响乐:来一次亲子演奏
宝宝敲击不同的物体,能够听到不同的声音,这可以帮助宝宝理解因果关系。家里的锅碗瓢盆就是很好的乐器,爸爸妈妈不妨和宝宝来一场锅碗瓢盆交响乐演奏会,一起和宝宝感受一下音乐。
培养宝宝的音乐节奏感。
筷子、木勺子、大小不一的金属碗、塑料杯等。
1.妈妈和宝宝坐在地板上,周围摆着金属碗、木碗、塑料杯、锅盖等物品。
2.妈妈拿着筷子,分别敲一遍这些厨房用具,然后给宝宝两个木勺,引导宝宝敲打。如果宝宝敲打得很好,记得要给宝宝鼓掌。
不要选择易碎、锋利等不安全的厨房用具。
爸爸妈妈要明白,虽然这个时候宝宝敲打厨房用具听上去很刺耳,但这其实是很好的“健脑食品”。宝宝亲自敲打玩具发出声音,要比按下电动玩具按钮发出声音更有意义。
律动游戏:学小青蛙,跳一跳
这个阶段的宝宝还不会双脚跳,这个时候与宝宝进行青蛙跳游戏时,妈妈要拉着宝宝的手,帮助宝宝跳入或跳出呼啦圈,同时对宝宝说“跳进去了”“跳出来了”。让宝宝感知“跳进”“跳出”的概念。
从音乐中获得愉快的情绪,增强宝宝各种动作的发展。
呼啦圈、音乐《青蛙跳》。
1.把呼啦圈放在地板上当作池塘,妈妈和宝宝则站在呼啦圈外面。
2.妈妈先带着宝宝绕着呼啦圈走,并对宝宝说:“呼啦圈里面是小池塘,我们要学着小青蛙往里面跳。”
3.当唱到“呱呱呱,往下跳,扑通一声不见了”时,妈妈拉着宝宝一起跳进呼啦圈,然后再跳出来,反复玩几次。
小心扶好宝宝,不要让宝宝撞到尖锐的桌脚等。
陪宝宝玩游戏时,爸爸妈妈一定不要把游戏当成严肃的教育,而且要和宝宝一起乐在其中。在与宝宝对话时,话语要尽量简洁,语速也要缓慢。
跨栏游戏:跨来跨去的小健将
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学会走路了,为了进一步锻炼宝宝的行走能力,爸爸妈妈可以陪宝宝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游戏,比如跨栏就有利于宝宝抬脚的训练,以及平衡能力的提升。
通过跨越障碍物,提高空间知觉。
三根细绳子、六个小木桩。
1.将小木桩两个一组横排在一起,所有小木桩排成三组,每组分别用绳子系好。
2.妈妈牵着宝宝,并鼓励宝宝抬起脚,一个一个跨过去,跨的时候数一数宝宝跨了几个栏。
注意宝宝脚下,不要被绳子绊倒。
一般来说,13个月的宝宝抬腿还有一定的困难。但到了第14个月,宝宝腿部的力量迅速增强,这个时候不需要扶就能从妈妈并拢的双腿上跨过去。不过同样需要注意,宝宝跨腿时还不是很稳,爸爸妈妈要给予适当的帮助。
纸工游戏:葡萄成熟了
这个阶段的宝宝,将纸片或贴纸放入某个特定位置的能力还比较弱。所以,爸爸妈妈可以通过一些纸工游戏来加强宝宝的这一动作能力。在游戏的过程中,应该适当地给予帮助,逐渐让宝宝自己完成。
锻炼宝宝把圆形纸片放入指定位置。
一块画有一串葡萄的纸板,葡萄粒处挖成孔状;若干张紫色硬纸。
1.妈妈将一张紫色硬纸,按照葡萄纸板上孔的大小,剪成若干个圆形纸片,当作葡萄。
2.引导宝宝将剪好的圆形纸片放入葡萄孔内,让宝宝亲自操作。
游戏过程中,不要让宝宝碰触剪刀,以免受伤。
除了剪纸片,爸爸妈妈还可以和宝宝一起将揉好的纸团当作葡萄。不过,揉纸团是一个不容易掌握的技能,大多数宝宝这个时候只会把纸片攥小或搓细,还不会揉成球。能够揉纸团的宝宝,说明其小手肌肉发展得不错。
推磨磨:爸爸妈妈,快来转圈圈
有些宝宝比较喜欢转圈圈,他们甚至可以自己玩得很开心。虽然有时候把自己转晕了,但还是乐此不疲。如果爸爸妈妈担心宝宝转晕了摔倒,不妨参与进来,与宝宝一起玩一玩。
学习原地转圈,锻炼平衡能力。
待宝宝心情好时进行。
1.爸爸妈妈分别拉住宝宝的一只手,一边唱儿歌,一边做动作。推,推,推磨磨,(爸爸妈妈带着宝宝原地转圈)磨出一碗甜豆浆。(动作同上)闻一闻,香喷喷。(停下来,凑到宝宝跟前,做出闻味道的样子)
2.反复做几次,让宝宝享受转圈的快乐。
注意时间的控制,如果宝宝兴趣下降,或是表现出不想继续玩了,就要及时停止。
刚开始,宝宝原地转圈的动作会比较缓慢、笨拙,这并不要紧,只要爸爸妈妈给予适当的帮助,慢慢地宝宝就会很熟练。
宝宝来探宝:看看瓶子里有什么
宝宝对未知的世界总是充满好奇,只要是够得着的东西,都想玩弄一番。这种不倦的探索,正是宝宝不断进步的原因之一。下面这个瓶中探宝游戏,就很适合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玩耍。
激发宝宝的好奇心,锻炼宝宝的精细动作。
若干个盖子易打开的塑料广口瓶和玩具。
1.妈妈将宝宝平日喜欢的小玩具,分别放入瓶子里,然后盖上盖子。
2.在宝宝面前晃一晃瓶子,问宝宝:“里面装的是什么?”引导宝宝自己把瓶子打开,取出里面的玩具。
小玩具的直径最好大一些,以宝宝无法吞咽为宜。
游戏中,盖子不要拧得过紧,否则宝宝不容易打开。而且一定要让宝宝自己亲自拧开,即便有些费力,也不要急于帮助宝宝,因为拧瓶盖非常有利于提升宝宝的精细动作能力,而且一旦打开,还能让宝宝有成就感。
小脚丫,光着走:感受真奇妙
处于学步的宝宝,每天都在不断地适应行走的感受。这时,不妨利用宝宝的好奇心,让宝宝光着脚到户外体验不同的路面,比如草坪、鹅卵石路等。宝宝敏感的小脚,踩在不同的路面上一定会非常开心。
提升宝宝的身体感知能力,以及触觉分辨能力。
待宝宝心情好时,带宝宝去户外进行。
1.天气晴朗时,爸爸妈妈带着宝宝一起到户外,选择比较干净的草坪,放上垫子和宝宝一起游玩。
2.和宝宝一起脱掉鞋袜,然后试着在草坪上行走,让宝宝感受踩在草坪上的感觉。也可以选择鹅卵石或是水泥地面,分别看看宝宝的反应。
注意清除户外场地的尖锐物、障碍物。
对于宝宝来说,光脚走路有利于宝宝利用脚趾帮助身体保持平衡。在游戏中,爸爸妈妈不要忘记告诉宝宝走在不同路面上的感受。比如,踩在草坪上,对宝宝说“软软的”;踩在鹅卵石上,对宝宝说“硬邦邦的”等。
宝宝拼积木:塑造想象力与创造力
拼积木并不是一种简单地把积木拼合和分开的过程,而是通过拼图让宝宝领悟知识的过程。在游戏的过程中,不仅能让宝宝感受到不一样的快乐,还能锻炼宝宝的手部灵活性,提升宝宝的观察力和注意力。
充分发挥宝宝的想象力,增强创新能力。
正三角形积木和直角三角形积木各四块。
1.妈妈先给宝宝做示范,用积木拼出不同的形状。
2.让宝宝自己学着拼积木。如果宝宝还不能很好地拼出图形,妈妈可以先引导宝宝动手,反复几次,宝宝渐渐地就能学会了。
在游戏的过程中,随着宝宝越来越熟练,可以适当地增加拼积木的难度,如增加积木块数。这可以为宝宝早期数学的读写能力打下基础,促进宝宝的观察能力、分析能力、动手能力、图形认知能力的发展和提高。
什么声音:宝宝听一听、学一学
这个阶段的宝宝,听说能力都在迅速提升,妈妈可以引导宝宝听各种声音并模仿发声,来教宝宝学说象声词,这对于促进宝宝的听觉和语言能力的发展非常有好处。
培养宝宝的听觉能力。
钟表、小鼓等能发出声音的物品。
1.妈妈拿出钟表,让宝宝听“嘀嗒、嘀嗒”的声音,并告诉宝宝,这是钟表;再拿出小鼓,轻轻敲打,让宝宝听“咚咚、咚咚”的声音。
2.再次重复拿出钟表和小鼓,让宝宝听声音,并试着让宝宝回答是什么物品。
爸爸妈妈要正确认识同月龄宝宝的发育差异,有些宝宝可能平时和大人的交流比较少,不爱说话;有些宝宝可能所处的语言环境太复杂,宝宝不知道该接受哪一种;还有些宝宝的发育是积累一段时间,然后突然就表现出学会很多东西了。
小手掌,画一画:树叶变绿了
宝宝对色彩鲜艳的花花草草比较感兴趣,爸爸妈妈可以让宝宝给树添加树叶。尤其是当妈妈把宝宝的小手涂上绿色,让宝宝看到自己按下的手印变成了树叶后,他会感到不可思议,从而爱上这个游戏。
建立宝宝对色彩的初步印象,刺激宝宝的创作欲望。
纸张、彩色原料、彩笔。
1.分别画两张画,一张画的树上只有树干,另一张画的树上长满了叶子。
2.妈妈对宝宝说:“春天到了,树上长满了绿色的叶子,多漂亮呀!可是这棵树上为什么没有叶子呢?宝宝来加上几片吧!”
3.妈妈将绿色颜料涂在宝宝手上,教宝宝印在树枝上,就成了绿叶。
注意宝宝的安全,不要让宝宝吃掉颜料,颜料要选择环保型的。
在国内,可能很多父母会认为双手沾满涂料印画非常不卫生、不健康,宝宝的这种行为大多是被阻止的。其实,爸爸妈妈应该让宝宝多去尝试,过度的保护反而会阻碍宝宝天性的发展。在作画时还可用红色、黄色颜料让宝宝印手印,从而丰富宝宝对色彩的印象。
小小玻璃球:抓来抓去真有趣
这个阶段的宝宝手指的抓握能力还很弱,抓玻璃球游戏可以帮助宝宝提高抓握力和动作的准确性,达到刺激大脑的目的。游戏过程中的坚持性,是宝宝意志发展的主要指标。
锻炼宝宝手指的抓握能力。
几个五颜六色的玻璃球及两个塑料杯子。
1.妈妈先给宝宝做示范,把玻璃球一个一个地从一个杯子抓到另外一个杯子里。
2.让宝宝用小手抓玻璃球,从一个杯子抓到另一个杯子里。如果宝宝成功地将玻璃球放入到另一个杯子里,一定要夸奖:“宝宝真能干。”
3.等宝宝玩得熟练之后,可以逐渐把两只杯子放得远一些,以增加游戏的难度。
最好不要让宝宝一个人玩,以免宝宝吞咽玻璃球,发生危险。
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,可以让爸爸和宝宝进行比赛,看看谁抓得快,抓得稳。让宝宝在练习的过程中有个榜样,这样会更有乐趣。
贴贴纸:锻炼宝宝的动手能力
贴纸的内容一般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、蔬菜、水果、交通工具、日常用品等,让孩子找出合适的贴纸贴在合适的地方,能够锻炼宝宝的动手能力,激发宝宝对贴纸的兴趣。这样不仅能让宝宝获得快乐,还有助于其各种能力的发展。
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。
若干贴纸。
1.把贴纸放在宝宝面前,然后,妈妈撕下贴纸的一面,贴在宝宝的小手上,对宝宝微笑。
2.让宝宝看看小手上的图案,然后把剩下的贴纸在宝宝面前摇晃,吸引宝宝的注意。当宝宝会举起双手要的时候,拿一个贴纸让宝宝自己来贴,妈妈在一旁指导。
贴纸贴在宝宝的手上后,撕下来的时候要轻一点。
在游戏的过程中,宝宝会产生自己的意识,比如就要这样或那样做。对待宝宝的这种自我意识,父母应学会说“不”,并注意以下几点:解释原因;父母的意见要一致;坚持到底;不能讲条件;可给宝宝其他选择的机会;不能总说“不”。
手指歌谣:大拇哥,二拇弟……
人的音乐智慧是最早萌发的,而游戏又是宝宝最喜爱的活动。所以,如果能在游戏中培养宝宝的音乐智慧,必将事半功倍。手指歌谣游戏既开启了宝宝的音乐智慧,又培养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,让宝宝感受到了音乐美。
锻炼宝宝手口一致的动作能力,提高其大脑反应水平。丰富宝宝的音乐感知能力,从而提升宝宝体验美、创造美的能力。
在室内或室外适宜的环境进行。
1.妈妈抱着宝宝,拿着宝宝的手指头一个一个点,同时唱歌谣:“大拇哥,二拇弟,中三娘,四兄弟,小妞妞,来看戏,手心手背,心肝宝贝。”左右手交替进行。
2.也可以让宝宝的双手交叉握在一起,帮助宝宝做手指抬起的动作:“大拇哥跳一跳,二拇弟跳一跳,中三娘跳一跳,四兄弟跳一跳,小妞妞出来了,大气球爆炸了,哗啦啦,哗啦啦。”
在拨弄宝宝的手指时,用力要轻一些。
一般来说,宝宝在1.5~2岁时,基本能认真倾听音乐并伴随音乐节拍做出类似“舞蹈”的动作。所以,妈妈平时要经常播放旋律优美、轻柔的乐曲,以尽早培养宝宝的音乐感知能力。